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
5月16日,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。教育部在会上发布了《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》,其中明确推动实现智能辅导,帮助教师生成和批改课后作业,通过作业情况分析学情,并为学生提供启迪式的智能答疑和互动辅导,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。
《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》发布。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
白皮书指出,中国将培育未来教师,人工智能将赋予教师新角色、新使命。实现智能备课,自动生成教案和授课大纲,精准推送优质备课资源,有效减轻教师负担,有更多时间从事创造性的教学活动。
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。面对智慧教育新阶段,需要树立人才培养新标准,开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。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变革教育理念、体系、模式、内容、方法和治理,塑造教育新形态。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改变教育内容、教学模式、教育治理和教育形态,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,为实现智慧教育带来了历史性机遇。
教育部表示,将致力于构建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。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知识产生与交流的方式,知识创新加速变化,从发现到发明加速迭代。传统的学校教育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,终身学习从个体选择变成成长必须。通过智能化学习空间打造永远在线的课堂,供给高水平终身学习公共服务,支撑实现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,让终身学习在智能时代焕发新光彩。
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。人工智能大模型兼具推理能力、海量知识和泛化能力,让知识传播无边界、资源共享无障碍、智慧交流无阻隔,为破解教育公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。科学利用人工智能将有效缩小教育的区域、城乡、校际、群体差距,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更加公平、更高质量的教育。
教育部强调,构建适合每个人的教育。智能技术将人类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机会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,更好实现自我价值。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、实践、生活情况,建立用户画像,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,使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。通过智能技术全面评估学习者能力,为学习者精准推荐优质资源,更好释放潜能,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,让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此外,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。智能技术融合物理空间、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,构建起全球化的知识传播与文明互鉴网络。智能技术支撑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,让教育公共服务穿越围墙、跨越疆界、超越隔阂,让学习者畅游知识的海洋。
教育部表示,通过构建跨学校、跨地域、跨国家的智慧教育共同体,数字教育资源将在全球流动汇聚,让教育变革成果惠及全人类,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。